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重视脂肪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朱国英, 陈利, 丁永年, 杨长青, 朱风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2, 12 (03): 129-132.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2.03.001
    摘要 (338) HTML (30) PDF (692 KB) (64)

    脂肪胰作为一种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MS)组份并不罕见,不仅与MS相关疾病关系密切,而且在胰腺炎、胰腺癌和胰瘘风险中起重要作用。相较于肝脏组织,胰腺对脂肪沉积更敏感,脂肪胰发生早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但目前对脂肪胰重视度和知晓度不容乐观。本文概述了脂肪胰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与其他临床疾病的关系、诊断预防和治疗现状,阐述了目前对其了解的局限性和争议性,以引起对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视。

  • 2.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 11 (01): 8-15.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1.01.002
    摘要 (343) HTML (24) PDF (3499 KB) (62)
  • 3.
    中国炎症性肠病饮食管理专家建议
    李明松, 石汉平, 杨桦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 11 (03): 97-105.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1.03.001
    摘要 (367) HTML (17) PDF (1310 KB) (39)
  • 4.
    中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诊疗共识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 11 (01): 1-7.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1.01.001
    摘要 (147) HTML (12) PDF (1168 KB) (30)
  • 5.
    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调控核因子κB信号介导自噬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影响及机制
    王小红, 钱晶, 翁文俊, 周国雄, 朱顺星, 祁小鸣, 刘春, 王萍, 沈伟, 程睿智, 秦璟灏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3, 13 (06): 422-426.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3.06.012
    摘要 (73) HTML (4) PDF (1046 KB) (28)
    目的

    研究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MPST)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介导自噬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模)、SAP+AAV-NC组(AAV对照病毒注射+ SAP造模)、SAP+AAV-MPST OE组(AAV MPST过表达病毒注射+ SAP造模)和SAP+AAV-MPST shRNA组(AAV MPST敲除病毒注射+ SAP造模)。分别采用HE染色和胰腺组织损伤评分评价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电镜观察胰腺组织自噬泡;比色法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ELISA法检测胰腺组织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MPST、LC3 Ⅱ/Ⅰ、beclin1、ATG5、p-NF-κB、NF-κB、β-act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SAP组相比,SAP+AAV-MPST OE组大鼠胰腺损伤评分、自噬泡数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水平、IL-6水平、MPST、LC3 Ⅱ/Ⅰ、beclin1、ATG5和p-NF-κB/NF-κB水平显著升高,而SAP+ AAV-MPST shRNA组大鼠这些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

    结论

    MPST可通过NF-κB信号诱导胰腺组织自噬和炎症反应,进而促进SAP病情;抑制MPST对SAP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6.
    中国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治疗专家建议(试行)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 11 (06): 244-256.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1.06.002
    摘要 (268) HTML (0) PDF (1324 KB) (27)
  • 7.
    脾脏异位种植致胃腔外压误诊为胃底静脉曲张一例
    王晓瑜, 王利兵, 徐艳, 吴云林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8, 08 (06): 280-281.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8.06.011
  • 8.
    从炎症性肠病治疗策略转变看生物制剂应用进展
    余佳丽, 江学良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3, 13 (03): 129-134.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3.03.001
    摘要 (79) HTML (0) PDF (954 KB) (18)

    炎症性肠病治疗策略已从传统的"升阶梯"逐渐转为"降阶梯"治疗。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在炎症性肠病早期使用以TNF-α抑制剂为代表的生物制剂,而且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这种"降阶梯"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以阿达木单抗和英夫利西单抗为主的国产生物类似药上市降低了我国患者的治疗成本,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9.
    食管静脉曲张——从血管解剖基础到内镜下治疗
    刘长江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1): 1-7.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4.01.001
    摘要 (51) HTML (1) PDF (1218 KB) (15)

    食管的静脉系统结构非常复杂,包括食管内静脉和食管外静脉。在食管的下段,根据食管静脉的结构特征,食管可以分为胃区、栅栏区、穿支区和干区4个区。在血液引流方面,颈部、胸部和腹部食管分别流入不同的静脉血管。门静脉高压时,由于门脉血管内静脉压增高,胃左静脉、胃后静脉和胃短静脉成为输入血管,食管各层的血管出现扩张,特别是深静脉明显扩张,形成内镜下可见的3~4条迂曲的曲张静脉。曲张静脉的血液来自胃区血管和穿通支血管,存在单纯胃区供血、单纯穿通支供血和二者同时供血三种情况。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包括套扎和硬化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理解食管静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液引流对于理解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异位栓塞的途径、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内镜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10.
    胃巨大毛石经内镜下取出一例
    刘娅琳, 许良璧, 王丽娟, 段晨虹, 李娟, 杨婷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0, 10 (06): 283-284.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0.06.010
  • 11.
    硫酸镁钠钾口服液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患者肠道清洁的对比研究
    孔绘敏, 王秀勤, 梁海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3, 13 (04): 259-261.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3.04.015
    摘要 (674) HTML (1) PDF (442 KB) (13)
    目的

    对比硫酸镁钠钾口服液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中对肠道清洁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需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硫酸镁钠钾口服液)和对照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统计两组肠道准备成功率、全结肠及各部分肠段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患者满意度、患者愿意再次使用本药物的比例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各结肠段BBPS评分:全结肠7.8±1.4 vs. 7.4±1.3,右半结肠2.6±0.5 vs. 2.3±0.5,横结肠2.7±0.5 vs. 2.5±0.6,左半结肠2.7±0.5 vs. 2.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准备≥6分的占98%,对照组占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愿意再次选择此次肠道清洁剂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硫酸镁钠钾口服液在肠道准备效果中优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患者易于接受。

  • 12.
    遗传性肝血色病伴门静脉高压症一例
    祝宗义, 张姿, 张韬, 吕采红, 陈雷, 贾永祯, 王璟, 常云辉, 杨永革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 09 (05): 222-223.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9.05.009
  • 13.
    1型神经纤维瘤病累及回结肠合并反复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成园, 葛文松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5): 478-480.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4.05.019
    摘要 (26) HTML (1) PDF (1077 KB) (12)

    患者,男性,22岁未婚,因"反复便血2年余"于2020年8月16日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8年出现反复便血,无粘液,无腹痛、腹胀,便血发作时大便3~4次/d,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时可好转,患者未予重视。2020年6月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Hb 50 g/L,结肠镜检查提示:回肠末段溃疡型病灶,回肠末段颗粒样隆起,阑尾开口处糜烂,横结肠息肉样隆起,直肠炎,肛缘黏膜粗糙、糜烂、息肉样隆起;病理诊断:回肠末段慢性炎症伴急性活动,横结肠增生性息肉,直肠近肛缘慢性炎症伴溃疡形成;给予输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当地医院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门诊拟"克罗恩病可能"入院。发病以来,患者否认反复发热、盗汗、腹泻及口、眼、生殖器溃疡等症状。病程中精神、饮食可,体重无下降。既往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无结核病接触史,否认反复口腔溃疡、关节痛及皮疹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咖啡斑、腋窝雀斑及皮下结节(图1),肠鸣音3~4次/min,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肝区叩击痛阴性,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CRP 9.0 mg/L,WBC 5.37×109/L,Hb 80 g/L,PLT 262×109/L,红细胞沉降率3 mm/1 h,T-spot阴性。大便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ANA14项、炎症性肠病抗体、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IgM抗体均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小肠CT提示腹盆腔多发结节样改变;回肠远端、升结肠及直肠节段性肠壁增厚伴强化;腹部MRI显示盆腔多发结节(丛状神经纤维瘤病可能),回肠末端肠壁增厚强化,炎性改变(图2);肛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内镜检查:胃镜提示慢性胃炎;结肠镜提示回肠溃疡及肉芽组织增生,偏向一侧分布,回盲瓣溃疡,直肠肛管溃疡(图3)。结肠镜病理:黏膜慢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14.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 09 (03): 118-144.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9.03.008
    摘要 (113) HTML (30) PDF (3896 KB) (12)
  • 15.
    双镜联合切除巨大胃神经鞘瘤一例
    杨珺, 杨树平, 朱初明, 贾宇新, 张俨琳, 姜丽萍, 吴迪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 09 (03): 116-117.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9.03.007
  • 16.
    中国中西医结合炎症性肠病质量控制指标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炎症性肠病专家委员会, 江学良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 11 (04): 149-151.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1.04.002
    摘要 (85) HTML (14) PDF (619 KB) (12)
  • 17.
    基于IDEAL-IQ序列精准定量腹部脂肪体积技术的临床应用
    李思聪, 黄泽弟, 张岸洲, 曾雯, 张雪峰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2, 12 (05): 265-269.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2.05.003
    摘要 (85) HTML (1) PDF (1016 KB) (12)
    目的

    研究基于IDEAL-IQ序列脂肪分量图精准定量腹部脂肪体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行IDEAL-IQ序列检查82例患者的腰围、体重,序列所得脂肪分量像利用AW4.6后处理工作站Reformat功能处理,半自动提取患者L2、L3椎体水平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二者相加得出相应层面腹部脂肪体积。

    结果

    82例患者年龄(40.4±10.9)岁,体重(74.9±9.5)kg,腰围(92.9±8.9)cm。L2椎体水平内脏脂肪体积(555.33±177.38)cm3、皮下脂肪体积(497.59±207.53)cm3、腹部脂肪体积(1052.91±305.81)cm3。L3椎体水平内脏脂肪体积(552.50±184.39)cm3、皮下脂肪体积(564.01±213.65)cm3、腹部脂肪体积(1086.51±330.24)cm3。L2、L3椎体水平腹部脂肪体积与体重中等相关(r=0.629,0.671,P<0.01)。L2、L3椎体水平腹部脂肪体积与腰围相关性较高(r=0.771,0.805,P<0.01)。

    结论

    IDEAL-IQ序列快捷、准确、无创、安全,辅以后处理功能,提供了一种半自动精准定量体内脂肪含量的技术,有望替代传统CT扫描成为临床对于体内脂肪含量及分布更佳的观察、随访方式。

  • 18.
    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李惠贞, 蔡剑鸣, 董景辉, 刘渊, 任洪伟, 安维民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 11 (06): 263-267.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1.06.004
    摘要 (69) HTML (0) PDF (893 KB) (11)
    目的

    分析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CT或MR),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40例HSOS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

    40例HSOS患者中,31例有明确的药物服用史,以服用"土三七"者最多,占65.0%(26/40),5例为肝移植术后,1例为肾移植术后,3例病因不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乏力、腹水等。实验室检查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升高为主,分别占60.0%(24/40)、77.5%(31/40)、75.0%(30/40)、87.5%(35/40),同时96.4%(27/28)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升高显著,D-二聚体水平升高较为常见(95.2%,20/21)。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弥漫性肿大,增强扫描肝实质呈"花斑样""地图状"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肝静脉周围肝实质强化程度较高,表现为特征性的"三叶草征",肝静脉狭窄或显示不清,下腔静脉受压变细,同时常合并有腹水、胸腔积液及胆囊炎等肝外征象。

    结论

    HSOS发病原因多样,以服用"土三七"为主,结合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可对该病做出正确诊断。

  • 19.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诊断专家共识(2024年)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影像协作组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97-106.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4.02.001
    摘要 (147) HTML (1) PDF (1210 KB) (11)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约占所有NENs的2/3,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1,2]。依据GEP-NENs的临床表现、生物标记物及影像特征,对病变进行准确诊断、分期和随访,对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1,2,3,4]。随着消化内镜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GEP-NENs的诊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临床常用的影像和内镜检查手段包括CT、MRI、核医学、体表超声、胃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这些检查方法各有其优势及不足[4,5,6,7]。为使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NENs的影像学特点,选择最优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和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起草了本版GEP-NENs影像学诊断专家共识,供广大临床和影像医师参考。

  • 20.
    SOX与mFOLFOX6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葛雪梅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1): 67-71.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24.01.012
    摘要 (38) HTML (2) PDF (1290 KB) (10)
    目的

    分析对比替吉奥+奥沙利铂(SOX)与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mFOLFOX6)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一线化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使用mFOLFOX6化疗方案)和研究组(使用SOX化疗方案),各40例,两组患者均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临床疗效、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生活质量,随访1年观察化疗结束患者的生存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总疾病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的CEA、CA199水平和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CEA、CA199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研究组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使用SOX方案较mFOLFOX6方案的临床疗效更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得到延长。

阅读排行

更多